close
André Aciman 安得列.艾席蒙著,吳妍蓉譯,《以你的名字呼喚我》 Call Me by Your Name ,台北:麥田,2009年4月。


這個故事起初令我傷心,但是現在我覺得更深沈的是無奈,即使還有一點點光。
第一次閱讀是夏天,《以你的名字呼喚我》,完全符合我以貌取書的需求,
更恐怖的是,內容竟然也深得我心,險些耽誤了我的諸多作業,因此就在我確認他是個悲劇之後,第四章完全空白的情況下我沒有遺憾的把他還給圖書館了。


幾個禮拜過去,我再度在架上發現他,那時已是秋天,書裡的陽光比較燦爛,我無法抑制的一路看到底。
從他們相遇,到中間那些撲朔迷離,以及最後我所謂「接受了生活與這個世界」,尤其是那句結尾簡直神來之筆,讓我想起剛離去的夏天,陽光消失在暮色之中的樣子。


原本想說春天來看英文版可以順便練習英文,可惜我的年紀已經不再適合把所有刻骨銘心的細節都攤在眼前,所以我沒看完。
中文版確實無法呈現英文的種種美好,可是中文版的編輯好聰明,利用了他們的名字讓第三章那個EliOliver充滿瑰麗的遐想,英文版裡就沒有這層想像。


這作者如此擅長意識流,在英文我簡直受不了,畢竟我的程度有限。
第一章與第二章Elio的獨白、那些若即若離的心情轉折,簡直是戀人們墜入情往的開場白,那些我們感受到了但是無以名狀的。
這並不適用於所有人,因為他和Oliver都那麼聰明、善良,那麼相像,所以許多你來我往都很輕易的被對方理解,相對的,猜疑和保持距離也都不動聲色的進行。
在Oliver之前,意圖搭訕的眼神、幽微的暗示、甚至是擁有明確內涵的模糊的對話,都很少被Elio察覺,但是當他身處其中時,一切都清晰了起來,果然戀情必須是共謀的成果啊。


第三章讓我想起Before Sunrise 和Before Sunset,一段只屬於兩個人的時間、官方說法上不應該發生的,加上一些酒,讓一切變得隱密且如夢似幻。
之後發生的就顯得過於真實了。
Elio說每次他都會去看看那堵牆,其實那就是他的玻璃鞋,可是對於第四章而言,玻璃鞋並沒有幫王子找回什麼,因為「回頭是錯。向前是錯。看別處是錯。努力矯正所有的錯,結果同樣是錯。」難道我們只能依循原先規劃好的道路嗎?


其實我不是很明白為什麼兩個人最後會走向這個結局,但我現在發現可能我不是那麼想知道原因,
當然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解釋,或許我太年輕、或許我經驗不足、或許我太樂觀,
不過也有可能是我老了,覺得還沒努力過就先放棄會留下遺憾;覺得生活已經太殘酷所以期盼一個充滿希望的結局。


這書我看了一晚上就還掉,即使現在是春天,台灣的陽光也逐漸有了夏日的傾向,而我不能承受這個。
Elio不去計算日期,避免發現浪費了多少時間,也避免提醒自己他們來日無多;
我同樣也不敢因為義大利的陽光燦爛就抬頭望望,確認陽光是否已經迎面而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lstorian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