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屋頂上的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
導演:Norman Jewison
1971

這是一個關於猶太人的故事。

片中第一支曲子就宣告了猶太人與其他族群的格格不入:傳統。
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、有自己特殊的習俗,所以不被融合也不願與其他人融合。電影背景在俄羅斯(Russia),他們與當地的長官處得很好,但那不表示這個國家接受他們。
猶太人自從亡國以後就流浪各處,從來不受歡迎,永遠自成一個圈圈,他們很清楚沒有「家」的處境,這也就是為什麼,他們會用盡一切來守住以色列,無論犧牲多大都在所不惜,就因為他們終於,終於有了屬於他們的「家」。(只可惜,阿拉伯人也是這麼想。《慕尼黑》裡說得很清楚〝It cost dearly, but home alwas does.〞)

婚嫁由父親決定(你可能在婚禮上才第一次看到要跟你共組家庭的人),不過這項規則被泰維的長女賽朵給跨越了,她想嫁給窮裁縫,父親看到女兒的眼睛就知道,她愛他,所以,為了女兒,他還是編了個夢以說服妻子歌蒂,女兒還是不要嫁給有錢的屠夫比較好。

次女哈朵,愛上了一個一無所有的革命青年伯齊克,父親這次有點生氣了,因為他們是自己決定婚嫁的,賽朵無論如何都還是哀求父親的「允許」,而哈朵卻說不需要他的同意,可是他到底還是讓步了,因為她愛他。在哈朵要去西伯利亞與丈夫一同生活時,哈維為她送行,她唱: yet, there’s my love I’m home.(form”Far from the Home I Love”)唉,女孩,你要知道,愛情跟家終究是不一樣的啊。

三女卡娃,也是自由戀愛,可是,這回父親沒有讓步,因為她愛上一個斯拉夫人(是東正教徒)。他認為要是再讓步,他要如何面對他的族人、如何面對他的信仰呢?有些傳統仍舊不能被拋棄,對泰維來說,那是一種背叛,他做不到。他也勸過卡娃:你想想,一隻鳥愛上一隻魚,他們要住在哪裡呢?這世上容不下他們(There’s no place for them.)。這就跟《純真年代》(The Age of Innocence)裡Ellen對Newland說的話一樣,他們不可能在一起,沒有Newland所謂「人們不會用異樣眼光來看待他們的地方」。

俄國猶太人的命運,最後也是被驅逐,下命令的軍官說:為什麼我們要讓殺死耶穌的兇手住在我們的國家。就是這種宗教與歷史的情結,讓基督教徒不能釋懷,但可悲的是,那條聖經中的記載,搞不好根本從未發生過。

是的,無法證明真有其事,而且是偽造出來毀謗猶太人的,但是你懂的,當一件事情被誤會超過千年,不論你提出怎樣的證據,都很難撼動它了,即使那是真的。
而猶太人就背負了那些罪過,活出沈痛的歷史。

我不信基督教,這輩子大概不可能接受主的感召,在看了那麼多的宗教戰爭(也請別忘記對女巫的迫害),要相信基督教實在很難,太多的冤魂包含其中了。雖說神愛世人,但是,基督徒是怎麼對待回教徒的呢?
所以說,「世人」的定義不同於一般吧。

另外,台灣不論佛教道教,沒有規定沒有剃光頭就不能拜拜,宗教自由得很,土地公、關聖帝君、媽祖、觀世音娘娘應有盡有,任君挑選。
我佛慈悲,我們不會因為如來佛香火不如媽祖鼎盛(此處純粹舉例,與事實無關)或是道教借用佛教的神明(或是借用道家哲理)等等就號召信徒攻擊對方,我們只會因為這間廟不靈而下次換一間廟拜,至於認真研究佛家道理的人,也不會因為鄉民如我,只是去拜拜求籤的粗人、從沒唸過大悲咒之類的經文,就不准我進入廟裡,比起基督教,這自由得多了。(古代中國人在這點上很自由的,由此可見儒家為何會被外國人視為宗教了,可是中國一向雜以法家且外儒內佛,複雜得很,外國哪來這麼多套。)


「為什麼,不能因為耶穌基督也是一個猶太人,就原諒他們呢?」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lstorianv 的頭像
    blstorianv

    Smiling in Slow Motion

    blstorian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