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後,我終於見到她了
其實我以為這輩子大概沒可能親眼看到她,畢竟我是一個窮苦的台灣人,她是一個事業有成的法國人,台灣這地方對她來說真的不算什麼。但她就這樣來啦啊哈哈哈哈哈哈(太得意)。
當天我看錯時間所以提早一小時離開誠品敦南,走到富邦大樓地下二樓的時候之後已經有十幾個人在排隊了,從大樓外完全看不到任何標語或是告示跟你講等一下影后會來,啥也沒。
主辦單位很好心的讓我們這些(可以算是)影痴先進場了,這時候當然是挑前面的座位,接著我很認真的看了介紹伊莎貝雨蓓的手冊,確認再確認這裡面錯誤還不是普通的離譜啊,聽旁邊的大嬸聊天打發時間。
她遲到我一點都不介意,不過我記得她踏進場內的那一刻我所有的血液都往頭部集中,大家為了不要嚇到她所以很克制(沒跟演唱會現場一樣大聲尖叫的意味),不然我一定站起來露出垂涎已久的目光(這人有病),然後主持人黃建業表示直接進入問題吧:我也不曉得主辦單位為什麼會找一個不會講中文的人來主持。啊哈哈其實您的中文說的不錯,香港味已經很少了。
伊莎貝雨蓓說,她在選角的時候會花比較多的時間,拍《儀式》時,導演(啊不就夏布洛)假裝要她選擇一個角色,但是實際上他很清楚她會選哪一個,而她也的確就這樣自己走進了陷阱裡(笑),再選一次的話雨蓓還是會做出一樣的選擇。
演戲的時候,會尋找角色和自己相似的部分去發揮,由於不想做誇大的演出,所以常被人說是冷漠,可是其實日常生活中就是那個樣子。
困難的角色嘛,她目前還沒遇到(噢噢這可是雨蓓~),也沒有不能抽離的角色(我一直以為鋼琴教師會非常困難的說),對雨蓓而言,她對角色的感覺跟觀眾對角色的感覺,是不一樣的。一個複雜強烈的角色意外地很容易演(比如說鋼琴教師),就像是登山時越崎嶇的山脈反而手腳都有地方攀爬(這是雨蓓的譬喻),但是過於平淡、和善的角色反而非常困難,因為沒有重點可捉。
當然,身為一個演員,跟導演的溝通非常重要,兩者之間最好存有盲目的信任感,這樣合作起來就會很愉快,導演要整合所有的東西、解決一切的問題。她每次都跟漢內克說:「我們不要再合作了。」(對啊對啊我也這麼覺得XD)結果還是合作下去,拒絕大快人心是因為太多突然的暴力。
不喜歡做選擇,所以不想回答所有「你最喜歡的角色?」跟「你印象最深刻的角色」之類的問題。
《編織的女孩》是專門為她量身打造的(翻譯沒錯的話應該是這樣沒錯),雨蓓非常感動,那個沈默的女孩跟她有相似之處,這部電影是她重要的里程碑。
有人問她如果要導自己的一生,會找誰來飾演自己?她說「只有我自己可以演自己。我在每部電影裡都這麼做。」
希望能夠跟亞洲導演合作,要舉例的話,法國最有名的亞洲導演是侯孝賢跟蔡明亮,亞洲導演總是給她驚喜。(求求你來台灣拍片啊!蔡明亮還是哪位大爺快去跟她合作!←妄想)
小道消息:據說影后覺得苦瓜是非常神奇的蔬菜,因為她覺得一副看起來就不像是可以吃的樣子,另外,她表示很喜歡龍山寺,可以坐在那邊觀察一整天。據說她跟女兒一起拍戲的時候,兩人笑場快要一小時,看來母女合作會被排到黑名單了(導演跟其他人員應該會開始覺得不耐煩吧XD)
- Dec 14 Mon 2009 20:46
然後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