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心得完全不專業、不認真、不負責任(咦)
以下觀念偏差與誤導有
沒看過唐長孺、谷霽光、毛漢光、或是宮崎市定的小朋友們請按右上角的叉叉離開唷~不要說姊姊沒有告訴你這很.危.險
一、 所謂背景
門閥是魏晉南北朝史的重點之一,
那是一個王權低落、貴族大行其道的時代,只要投對胎、生對門,連皇帝都要聽你的。一個人的姓決定了他進入公職的機會及職位,貴族註定錢多、事少、(應該)離家近,差不多也到了腦袋正常的適齡男人都可以捧鐵飯碗的程度(上車不落爲著作,體中何如則秘書);
要是生在寒門,能進入公職要知足,升遷就別想太多,這和智商、辦事效率以及長相都沒關係,總之,你對於比自己年輕且笨的傢伙高高在上、以及他的起家官(通常是秘書郎與著作郎)搞不好是自己一生都不可能爬到的官位,種種種種都必須視而不見,因為,
你沒有正二品。
說魏晉南北朝,就不能不提九品官人法,它是高門的好朋友。但是九品官人法跟你想的不一樣。
它其實沒有九品,真的。
一品就好像是操行成績滿分,只要是人就不可能,所以一品虛設,剩八品。八品中,三品及其以下都算是卑品,這是當時的價值觀,無對錯可言,所以實在是只有「二品以及其他」。
二品之中特優者稱「灼然二品」,大體上姓王的姓謝的等等一干高門,都應該要有二品(彷彿RPG設定似的),官品需相符,即使少才無德,只要你姓王、只要你姓謝,就不會分配不適合你身份的官位,總之,還是上面那句話:一個人的姓決定了一切。
陶侃,是特例。
劉裕,人家刀子架你脖子上你聽不聽話?他有軍隊。
南朝時貴族漸漸退出軍權的舞台,而軍權跟政權的關係密不可分,根據毛漢光的統計,除了瑯琊王氏,其他高門掌握軍權都不能超過兩百年。
隨著南朝的發展,吳姓慢慢凌駕僑姓,侯景之亂以後,小姓跟豪酋便後來居上了。
可是貴族也不容易的,只要你的叔叔、伯伯、兄弟哪個人闖禍,全家族都有事,比方王敦(幸早卒)、桓溫(同前)、桓玄(不幸未適時而亡),就讓他們的家族很困擾(這個人可能會害死你全家你真的能不困擾?)。
- Nov 23 Tue 2010 19:30
魏.晉.南.北.朝.史讀書心得1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