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一、 關於遼史的幾個商榷
請不要亂傳位!拜託,按照父死子繼的規矩來好嗎!

阿保機死後不傳位給長子耶律倍就算了,耶律德光(太宗)去世之後,就算不可以傳給阿保機的兒子李胡,也不可以直接跳過自己的兒子,傳位給耶律倍的兒子耶律阮(世宗)!而且,世宗之後竟然是德光的兒子璟(穆宗),這未免也太「亂來」了!!你這樣誰都會傷心的嘛。(這關你啥事啊?XD明明就是耶律家的事情啊!)

其次,拜託中央官制不要亂搞

南面官、北面官,我們可以理解。一個管契丹人等社會地位較高的、一個管漢人,這個也可以理解。可是,接下來呢?(大淚)然後是什麼亂七八糟啊,雖然這樣不用背很高興,可是會造成其他理解與解釋上的諸多不便啊……


二、 請記住陳學霖這個人(廢話人家那麼有名)
劍橋中國史的差別待遇
遼史,西元907-1125年,總共118年。
明代建文到宣德朝,1399-1435,36年。

劍橋中國史遼金元是合在一起出的,而明史則獨立一本。
請讓我告訴您原因:
遼史,42-111頁,總共69頁。
明代建文、永樂、洪熙、宣德,201-336頁,總共135頁。
這不公平唷!
這不客觀唷!(這和客觀跟主觀「無關」吧XD)
這樣做太過份了唷!
人家118年的只有69頁(看起來輕鬆愉快;讀起來其實不會愉快到哪去),
只有36年的,竟有135頁!

這就讓我想起另一件謎一般的事情。

三、人間蒸發的年份?
清朝修實錄(後一朝修前朝,比如乾隆修雍正的),理應是時間越長,記錄越多。略去關外時期不論,入關之後紙張不缺乏,加上掌握政權之後資源更是不虞匱乏,這樣的推論合情合理,但對於「有些人」總是不能用常理判斷。

以下列出四個皇帝年號與其實錄卷數,附上年份比較:
世祖 順治 144卷 17年
聖祖 康熙 30060
世宗 雍正 159卷 12年
高宗 乾隆 1500卷 59年

雖然,我們都知道,乾隆之所以五十九年就退位,是因為不想超過康熙,可是,他最後活著的那幾年,也不會讓他的實錄多出那麼多吧!1500卷整整是康熙的五倍耶!那些康熙的事蹟是人間蒸發了嗎……(無言)


四、永樂你也給我收斂一點(還有李世民愛新覺羅弘曆也一樣!要嘛改來改去沒改到《大唐創業起居注》;要嘛編來編去都是廢紙還那麼愛寫←指名道姓啊)

幹掉建文,奪得帝位,一定是朱棣最得意的事情吧,不過他自己也明白這並不光明正大。所以永樂終其一生都在為自己建立正統,最重要的,就是改寫明太祖的實錄,抹滅建文的一切,讓大家以為永樂才是朱元璋屬意的太子人選,以免千秋萬世之後,他仍要受到篡位的罵名。

但是歷史不這麼簡單的,從那些流傳久遠的、關於建文的稗官野史,我們就可以瞭解,百姓對於建文是同情的。即使歷史文獻上的紀錄被系統地改寫了,而且改得非常徹底,仍然有一些地方是你沒改到的。

可是你知道這花了我們後代子孫多少心力嗎?!雖然建文一朝我們不用唸很多(喂),但是不清不處的,很麻煩啊!重點是,永樂你自己幹了那麼多好事,我們要記得很辛苦啊嗚嗚嗚(掩面,真的多到不行←那你在這裡幹嗎?還不趕快去看),你給我記住!(無意義咒罵)


五、結論
總而言之,上述幾項(尤其是陳學霖那○●←消音以免引起爭端),慘無人道的事實(何?)都讓我們這些後代很困擾,有些解決無門;有些申訴無門(這個人是在說什麼),只能期待更多地下資料的發現。
此處引用樹語(好害羞我叫的這麼糟糕~)作為最好的句點:「他們在無形之中造成我們很大的負擔。」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lstorianv 的頭像
    blstorianv

    Smiling in Slow Motion

    blstorian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